為進一步加強和推動省內宮頸疾病的規范化診療,提高宮頸疾病診療水平和效率,由廣州市醫師協會婦產科醫師分會主辦,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承辦的“廣州市醫師協會婦產科分會換屆大會”暨“宮頸病變規范化管理”高峰論壇于2022年7月9日在珠江賓館會議中心1號會議室舉行。本次大會議程完成廣州市醫師協會婦產科醫師分會換屆選舉后,再就宮頸病變相關話題進行探討與學習,規范宮頸癌篩查方案,推廣適宜有效的防治技術,探索多元化宮頸癌防控策略。本次會議主要聚焦宮頸病變、婦科腫瘤相關婦科疾病等主題,就宮頸病變診治的熱點難點問題展開討論,以專家授課、指南解讀、視頻展示、病例討論等形式進行展示。

宮頸癌是全世界高發的嚴重危害女性身心健康的惡性腫瘤。在全球范圍內,每年新發病例和死亡病例分別約為53萬和27.5萬,且全球數據表明,宮頸癌的新發病例呈現越來越年輕化趨勢。有研究表明,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( HPV)的持續性或反復性感染是宮頸癌的主要致病原因。宮頸癌可防可治,從宮頸癌癌前病變到宮頸癌確診需要5~12年,因此,早篩查早治療對宮頸癌的防治具有重要意義。HPV病毒目前已發現200余種亞型,與生殖道疾病相關的HPV亞型有40余種,據其致癌的危險程度又分為1)低危型HPV(如HPV6、11、40、42、43、44、54、61、70、72、81、89),主要引起外生殖器濕統等良性病變,包括輕度宮頸上皮內瘤變(CINI)及部分中度宮頸上皮內瘤變(CINII),這些病變多能自行消退。2)高危型HPV(如HPV16、18、31、33、35、39、45、51、52、56、58、59、68、73、82),與高度宮頸上皮內瘤變(CINIID)以及宮頸癌有關,是導致宮頸癌的主要病因。3)可能致癌基因型HPV(如HPV26、53、66)。大會上,張國楠教授講解了HPV感染處理的新進展和目前國內外與HPV相關的前沿研究,并進一步講解了HPV的致癌機制,對臨床上HPV感染治療的經驗進行了總結,其中對HPV患者的感染人群分布、感染癥狀和因素、篩查和診療技術等方面進行了分析,并講解了依據HPV病毒特點的預防與治療性產品——瑞琳他抗,作為在臨床上系統治療HPV感染的優選方案。張國楠教授分析了HPV病毒在宮頸疾病中的致癌原理以及HPV抗原的制備,并講解了瑞琳他抗的研發機制及核心成分,是以卵黃免疫球蛋白(IgY抗體)為核心的生物耗材。對已感染HPV的患者及HPV高危亞型反復感染的患者,及物理與手術治療尚無法轉陰的患者、尖銳濕疣術后患者以及患者的性伴侶都有治療作用。對HPV感染和宮頸疾病在臨床中的實際問題和應用方法,張國楠教授都給予了一一解答。

研究證實,絕大多數宮頸癌患者早期均有HPV感染,且多有反復或長期感染。HPV在機體定植后會與體內特異的基因組合并高度表達,促進宮頸癌細胞的增殖,宮頸癌組織病理學級別越高,機體HPV-DNA表達水平越高。在宮頸炎組、CINI組、CINII組、CINIII組及宮頸癌組中隨著病理學級別的升高,HPV-DNA的檢出陽性率隨著升高。HPVE6/E7是HPV的基因編碼的致癌蛋白,是導致宮頸細胞癌變的重要因子,其可使宮頸被感染的細胞無限增殖并惡化。HPVE6 /E7mRNA的表達水平是細胞高級別惡變的一個生物學標志,在各級別組織病理學檢查結果中,級別越高,HPVE6 /E7病毒載量隨之升高。也有研究表明,隨著宮頸組織病理學級別升高,HPVE6/E7 mRNA檢出陽性率隨之升高。在正常或炎癥及CINI中,HPV-DNA的陽性檢出率高于HPVE6/E7 mRNA檢測,這是因為在正常或炎癥及CINI中,大部分HPV病毒呈游離態,尚未與機體DNA發生整合,即大多數HPV感染者可能是一過性的并未出現持續感染,部分HPV-DNA的陽性者可能出現HPVE6/E7 mRNA檢測陰性。因此,HPVE6/E7 mRNA檢測的假陽性率相對較低,能減少一過性感染的檢出率。最后,與會專家再次肯定了瑞琳他抗在HPV以及宮頸疾病診治中的重要性,贊揚了瑞琳他抗攜手基金會援助項目、商業保險等最大程度減輕患者負擔的舉措。隨著對HPV與宮頸癌研究的深入,相信在不久的將來,必能大幅提升宮頸癌的治療效果,人類終將不再畏懼宮頸癌。